西晋 265—317

262年 嵇康(223~)卒,与阮籍(210~263)、山涛(205~283)、向秀(约227~272)、刘伶(约221~300)、王戎(234~305)、阮咸(生卒年不详)合称“竹林七贤”。
标签: 人物

扩展阅读

收起

竹林七贤

魏晋之际七个名士: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、阮咸。因同游于竹林,被东晋南朝人称为竹林七贤或竹林名士。阮籍(210—263),曹魏陈留尉氏(今属河南)人,字嗣宗。历任大将军从事中郎、散骑常侍。值魏晋易代之际,以纵酒谈玄行为放达自保。请求为步兵校尉,以接近步兵营中善酿酒者,被世人称为“阮步兵”。著作有《达庄论》、《大人先生传》及《咏怀》诗等。阮咸,生卒年不详。字仲容,阮籍之侄,叔侄二人并称“大小阮”。放达不拘礼法,常以弦歌酣宴为乐。精通音乐,善弹琵琶。历任散骑侍郎、始平太守。嵇康(224—263),曹魏谯国铚县(今安徽宿州西南)人,字叔夜。娶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,拜中散大夫,世人称之嵇中散。善养生,通老庄,能属文,精音乐,提倡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。拒绝山涛举荐做官,并与之绝交。藐视钟会为人,对其无礼。因此遭陷害,被杀。刘伶,生卒年不详,西晋沛国(治今安徽濉溪西北)人,字伯伦。曾为建威参军,后因答朝廷策问不合皇帝旨意,被免官。崇尚老庄,藐视儒家礼法,喜饮酒,著《酒德颂》。王戎(234—305),西晋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北)人,字濬冲。历任吏部黄门郎、散骑常侍、河东太守、荆州刺史、豫州刺史,建威将军。参加平吴之役,平吴后拜太子太傅,转中书令,加光禄大夫,迁尚书左仆射,司徒,为七贤之高官。为人吝啬好财,为时人所讥。向秀(约227—272),西晋河内怀县(今河南武陟西南)人,字子期。历任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。反对“贵无”,主张名教即自然,与王弼以儒合道不同,强调以道合儒。注《庄子》,未竟而卒,后郭象以之为基础加以完成。现存《庄子注》一般认为是向秀、郭象二人作品。山涛(205—283),西晋河内怀县(今河南武陟西南)人,字巨源。山涛的祖姑母是司马懿的岳母,司马昭任大将军时,山涛任他的从事中郎。历任吏部尚书、尚书右仆射、司徒等职。亦为七贤中的高官。

关键词:
时间: